去年12月28日,杭州建工集团召开2017年年末机关员工大会 ,会上传来好消息:2017年,杭州建工集团继续坚持“大项目、大基地”战略,稳健经营,完成产值72.7亿,相比2016年的65.6亿增长10.82%;完成新承接77.24亿,相比2016年的61.5亿增长25.59%。
在2017年的“环保风暴”和市场缩紧的环境下,集团仍能增速提升,呈现逆势而上的劲头,并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实属可喜可贺,其中特别要指出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方面,集团不仅首次借助BIM技术进行技术标编制并成功中标了杭氧老厂房项目,还顺利通过了省级技术中心的评定。
二是专业市场上,钢结构分公司在今年杭州钢箱梁项目中占据半壁江山;市政分公司不仅承接了首个超亿元的市政项目,还成功进入了福建市场。
三是资质方面,去年9月集团被市建委获准列入“杭州市工程总承包试点企业名单(第一批)”,为下一步试行EPC项目拿到了一张“通行证”,也宣告企业正式走上了获取工程总承包资质的发展之路。
四是管理工作上,在建筑业全面实施“营改增”后,集团财务、工程等管理制度得到了全方面梳理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今年集团还首次召开了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会议,对科学留人、用人工作作了研究。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下,集团通过经营数据库和集中采购平台两个关键,推动企业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
进入“十三五”后,全国投资增速明显放缓,PPP项目和装配式建筑项目成为主流趋势。2016年底全国“四库一平台”上线后,对企业的建造师人才和“五大员”储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团上下要认清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来迎接2018年新的挑战。
会上,来连毛董事长对集团去年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他指出,在外部环境变化剧烈的情况下,今年取得成绩的含金量很高,但冷静下来自我分析后,也暴露出集团对形势变化的嗅觉不够灵敏,应对决策缓慢的短板。面对崭新的2018年该如何拥抱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来连毛分别从思想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做了分析。
一、解放思想,砥砺前行,自加压力,争取突破
来连毛指出,传统施工企业的创新之道,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怕承担风险不创新不作为、服务和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等观念,要改变“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三俗作风,建立一支解放思想,勇于进取,“能干事、会干事”“想明白,干到底”的干部队伍。同时,对于那些冲锋在前、跌爬滚打的改革者与先行者,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敬,只要是出发点正确的,我们就要给他们解压,为他们分担责任,要鼓励大家创新不怕失败。
来连毛强调,只有干部队伍思想解放了,管理服务理念才能真正地突破,这一思想理念提高的意义,将远远超越经济层面本身的命题。
二、搭建经营、管理、技术、资金等全方位企业平台
现如今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创新,最能凸显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集团OA平台搭建至今也已有一定成效,可后期维护推广的力度不够,发展进步空间很小。我们要依托互联网+的技术,搭建好经营、管理、技术、资金等全方位企业平台。
一是经营平台集约化。要充分用好已经搭建起来的经营平台,有条理、有层次、有目的的将碎片化的经营信息聚集到集约的大平台上,维护好大客户群体,加强与业主单位的沟通联系工作,避免信息隔绝的情况发生,同时,更是为延续性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项目管理平台扩大化。当前月检、季检、巡检等固有的工程管理方式并不能覆盖全部项目,施工面积一旦扩展问题便会暴露。要提前优化目前的项目管理模式,扩大项目管理平台范围。即可利用互联网技术,远程视频进行实时检查;也可利用群众的力量,通过相互监督的方式,互相制约,促进竞争学习。
三是技术平台的延伸和加强。企业竞争是技术和资本的竞争。经营是龙头,技术是载体。集团应充分利用技术委员会平台,“软”“硬”技术两手抓;依托互联网工具,加强技术人员之间的互动,组成密不可分的技术网络;加强对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技术人员培训,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是资金管理平台的维系。资本是有限的,可如何将有限的资本利用到极致,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突破的瓶颈。一方面要创新多种融资渠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另一方面要研究以项目带动融资,搭建众筹平台,吸引多方投资。
“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宁愿拼闯碰壁,也不要固守面壁!”来连毛结束了讲话,同时也带给全体员工更多的思考。2018,杭州建工势必要用虎狼之势亮剑出鞘,谋求企业新突破、踏上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