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一种园林工程垃圾处理装置
发明人:
徐巧萍,广厦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园林高级工程师,研究领域为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发表过多篇关于景观绿化、校企合作教学论文,出版教材《园林植物》。
研发背景: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绿化面积不断增加,人们在营造更多绿色生态环境的同时,所带来的绿色垃圾急剧增多。有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对园林工程颇有研究的徐巧萍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园林工程垃圾,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回收利用,严重违背了改善环境的初衷,因此萌生了设计一款新型园林工程垃圾处理装置,改变现有人工填埋状况的念头。
专利介绍:
2020年7月21日,徐巧萍荣获名为《一种园林工程垃圾处理装置》的发明专利,涉及园林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机架、联动轮组、垃圾处理搅拌箱、导料软管、拨土机构、土壤复原组件等,可以将经过初步处理后的垃圾直接自动填埋处理,并可根据地质情况调整填埋的深度,填埋后利用土壤复原组建保证土地地面的平整。
专利价值:
自动就地填埋绿化垃圾,节省人力。实际工作中,纯粹在园林工程施工环节所产生的园林垃圾并不多,大量的绿色垃圾产生于园林的养护环节,尤其是在落叶频繁的秋季以及冬春季的集中修剪期。在此期间,环卫工人会将这些以植物为主的园林垃圾收集在一起,经过极为简单的分拣工作后,直接将其运往填埋场填埋处理。在此过程中,不但增加了沉重的垃圾运输、处理费用,而且由于随同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浪费了土地资源,产生严重的废气污染。该项新装置可在分拣出植物垃圾和非植物垃圾后,对植物垃圾进行现场搅拌处理,利用可伸缩的导料软管将处理后的植物垃圾自动就地填埋,极大程度减少污染源和垃圾填埋场的负担,节省人力。
调整填埋深度,实现绿色循环。新型装置前端设计有拨土机构,可人为调整垃圾填埋的深度,同时配有土壤复原组建,在填埋工作完成后,自动进行修复,保证土地地面的平整度。由于设备添加了深度选择功能,可根据不同地质情况进行调整,所以处理后的植物垃圾可用作不同类型的土地肥料,遏止杂草生长,同时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使绿化垃圾得到合理回收利用,实现绿色循环。此外,该设备在运输和填埋过程中可对垃圾处理搅拌箱内的垃圾进行持续性搅拌,使其充分反应,提高效率的同时,避免发生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