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尿毒症的勇哥因为经济和心理压力差点放弃治疗,多亏徐医生亲自找回勇哥,除了开导还垫付1万多元医药费,情况转好的勇哥陆续把医药费还上,还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38岁的徐勤勇,是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人。因为患尿毒症,每周,他要到金华广福医院做三次血透,病房里,大家都称呼他“勇哥”。
勇哥的病,是2009年9月查出的,当时离他的婚礼仅1个月。出了这事,婚礼告吹不说,勇哥还曾一度因为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想放弃治疗。
后来,多亏金华广福医院肾内科主任徐小君上门找到勇哥,不仅亲身疏导,还为他垫付了1万多元的治疗费用。看着勇哥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又得了这种累不得的病,徐小君根本没指望这笔钱会还上。可过去的一年,勇哥硬是撑着生着病的身体,靠打零工还掉了7000多元。
“这笔钱,他花了好几次凑来给我,每笔2000元,我接过来感觉真是沉甸甸的。”徐小君说,令他高兴的,不是还钱,而是勇哥现在的生活状态很积极。徐小君说:“他还这么年轻身体没问题,现在的血透技术也比较成熟,如果坚持做下去,他还能活10到30年。如果能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一帮,就等于挽救了一条生命。”
婚前被查出患尿毒症
2009年9月,当时32岁的勇哥在湖北做电焊和道路施工方面的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但他反复感冒,常头晕,又吃不下东西。回金华后,他在镇卫生院做了肾功能的检查,结果被查出患了尿毒症。“当时我觉得肯定是误诊了,结果去大医院一检查,还是一样。”勇哥说,当时原本计划下个月和隔壁村认识了一年多的未婚妻举办婚礼。这下,未婚妻跑了,因为患病身体上累不得,工作也丢了。于是,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手机也不开机,断了和朋友们的联系。家境不太好的他,到2012年10月,花光了2万多元的积蓄。
“做一次血透要400元,扣了医保,每个月还要1000多元。”勇哥说,自己生病后没了工作,还要吃饭生活,只出不进,实在撑不下去了。于是,让他维持生命的每周三次血透,他也不去了。
整整一周,勇哥没有去过医院。有一次他昏倒在家里,后来醒来时才知道是由于长时间没做血透,体内毒素排不出去造成的。勇哥说,那是第一次觉得死亡这么近。
医生垫付1万多元费用
看勇哥一周没来,徐小君试图打电话联系他,可勇哥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于是,徐小君通过病历上的地址,开车直赴勇哥家。
“我不熟路,问了五六个村民才找到他家。”徐小君说,当时勇哥的状态很差,没控制食量,看起来很虚弱。勇哥家里很阴暗很小,勇哥的父亲视力模糊,耳朵也听不清;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
这时,徐小君开口了:“身体拖不得,赶紧来做血透,没钱我先帮你付。”这一垫付,就是一年多。到去年,徐小君一共帮勇哥付了1万多元医药费,按时的治疗让勇哥的身体好了不少。
但勇哥还有个心愿,就是一定要还上徐小君的这笔钱。这两年多来,他跟着表哥在工地上打过零工,一有时间就陪母亲在家里做来料加工,加上同学的捐助,除去基本的生活费用,每次一凑到2000元,就给徐小君送去。截止到今年年初,已送去了7000多元。
护士病友建微信群一起爬山
勇哥说,从去年开始,钱慢慢还上,治疗跟上,整个人都好了起来。
昨天,记者在广福医院看到这个身体壮实又开朗的中年人,怎么也不会把他跟一名尿毒症患者联系起来。
现在的勇哥很乐观,平常跟病友们打成一片,就连以前因病断了联系的同学,也会偶尔约着一块玩,还学会了加微信群、发朋友圈。他拿着手机告诉记者,一个名为“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28人微信群里都是广福医院的护士和病友,平时会分享交流心得,周末还会聚起来一起去爬山。在他发文为数不多的朋友圈里,近一半的内容都是用图片记录的团队活动。
去年平安夜前,他和10名病友以及一些护士组团上街卖“平安果”。当时,他还是主力,负责搬运苹果,那一晚他们卖出了600多个苹果,赚了3830元。护士觉得这些病人辛苦,也想给他们一点鼓励,于是给他们每人分了100-200元的劳务费。剩下的1830元,如果有病人有摆摊或做小生意的想法,可以用作启动资金。
对勇哥来说,这些好的转变,都多亏了徐小君以及整个血透室的护士和病友们的帮助。“没有他们,可能早就没有我了。”勇哥说,“我一定要好好工作,自食其力,早点把债还完。”
医生还帮助了10多名患者
其实,对徐小君来说,他并不在意这笔钱。“如果能用它救回一个病人的命,是值得的。我当时想,如果勇哥真的还不上,就算了。”徐小君说,“现在看着他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越来越好,我特别高兴。”
36岁的徐小君在广福医院工作了9年,帮助的不仅有勇哥,还有10多名尿毒症患者。
49岁的老章也是其中之一,之前在金华做道路施工的老章,被查出尿毒症时只有1万元的积蓄。“钱很快就用完了,但多亏徐主任把我介绍到血透室做清洁员。”老章说,“我想都没想到,我这样的身体还能找到工作,现在每个月有1500多元的收入,工作时间也相对灵活,方便我做血透,真的要谢谢徐主任。”
面对这些感谢,徐小君觉得真的没什么,他觉得自己披上白褂做医生不仅是救病人,还有一份事业上的责任心。他回忆2003年,当时他刚从业不久,一名中年男子因电击从高处坠落,心脏骤停1个多小时,他随着救护车出急诊,在救护车上,他双手按压了20多分钟,用心肺复苏法把他救了回来,后来手酸到抬不起来。“可看到病人康复出院,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也越来越喜欢做医生。”
报道链接:http://hznews.hangzhou.com.cn/shehui/content/2015-02/06/content_5642490.htm